摘要:发现孩子近视后,很多家长受到眼镜店和一些医生传统观念的影响,认为近视不可治,束缚了家长的观念和信心,首先想到的是配眼镜,而不是及时进行矫治康复。
行为一:从不检查视力,近视了不知道,发现了也不重视
据普查统计,一些重点小学的学生近视比率令人触目惊心:一-三年级每班约10-15人,四-六年级每班约15-25人。现状:①学校体检时查视力不严格、检查结果有的家长并不知情;②家长平时很少带孩子检查视力,等到看东西往前凑或眯眼睛才开始怀疑是否会近视;③有的早期有发现近视但并没引起重视,结果很快加深到中、高度近视。
错误二:发现近视了,就去配眼镜
大部分家长“有爱眼意思,缺乏爱眼知识”。事实上,有没有必要配眼镜?配多少度?配了后要怎么戴?应根据近视的程度和个人用眼习惯来定。盲目配戴眼镜的结果会导致近视越来越深。
行为三:认为近视反正都要戴眼镜破罐子破摔,不尝试做近视控制的努力
发现孩子近视后,很多家长受到眼镜店和一些医生传统观念的影响,认为近视不可治,束缚了家长的观念和信心,首先想到的是配眼镜,而不是及时进行矫治康复。有的轻信网络宣传,购买仪器治疗,因针对性不强见不到明显的效果,最终又放弃。事实上100%的假性近视和轻、中度近视,只要正确矫治是完全有机会可以恢复正常的。
行为四:近视了,不管戴没戴眼镜,也不预防控制,任由近视发展
孩子近视后,家长仍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:①没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;②没有注意科学用眼;③课外没“减负”;④孩子很不听话就干脆不管了。没有控制近视的发展,度数每年100-200度急剧加深,有的成倍增长。
行为五:觉得“近视了不要紧,戴眼镜也不会怎样,成年后做激光手术就好了”
这是错上加错。规范并有职业道德的手术,必须进行多项严格的检查,只有符合条件才可以做。另外手术只是矫正并不是治疗,无法解决眼球突出和眼底病变问题(如玻璃体浑浊、视网膜出血脱落等)。